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失眠

中醫認為失眠與心丶脾丶肝丶腎之陰血不足或受損,以引起陽盛陰衰,陰陽失𧗾等而引起心神不安。

長期服用安眠藥,雖然可改善失眠情況,可是非治本之計。服用安眠藥後容易夢多易醒,精神不濟。失眠不但會損害記憶力及專注力,影響日間工作表現及學習能力,長期下來會增加抑鬱風險並且具有甚大副作用。因此仍需調整陰陽,使其得以平衡。

中醫治療失眠方法,注重整體調節所病臟腑,補瀉陰陽氣血,強調「三分醫,七分養」。在辨証開方的基礎上,中醫師有時候還會加入安神定志之品,如養血安神,鎮驚安神,清心安神,以提高療效。平衡陰陽,便能改善睡眠質素,解決失眠問題,精神暢旺。

長期失眠患者常見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肝鬱化火
二、痰熱內蘊
三. 心脾兩虛
四. 心腎不交

一、肝鬱化火
患者常表現為急躁易怒、頭昏、腦脹、兩眼發紅、口苦口乾、小便黃等。
◆治療﹕疏肝、清熱、理氣

二、痰熱內蘊
患者通常有胸悶、痰多、胃脹胃痛、發噩夢和半夜易驚醒等。
◆治療﹕清熱、化痰和安神

三. 心脾兩虛
患者多夢、易醒、睡不安穩、醒後不易再睡、早醒、心悸、健忘、神疲、頭暈眼花、四肢困倦等。

四. 心腎不交
患者入睡困難,心慌、心悸、五心煩熱(兩掌心、兩足心和心胸)、頭暈、耳鳴、盜汗、潮熱、口乾、腰膝痠軟、健忘、男子夢遺等徵狀。

◆治療﹕補腎、滋陰、清熱

中醫在治療的好處是能因應患者的各病的病因和體質,對症下藥。

濕疹

中醫看濕疹

中醫認為濕疹關係著「內因」與「外因」,內因更佔主導地位。常見的有以下幾方面:濕重丶風邪丶脾虛和血熱。

濕疹是一種常見及多發的疾病,它是一類特殊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的總稱,濕疹大致可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三類,中醫一般會以中藥內服,並輔以外敷治療
 
急性濕疹
最先見皮膚上出現顏色較紅的皮疹,非常痕癢,接著會有水泡,水泡破後出水,出水後會結成痂,發病過程大約一個星期至十多日。

慢性濕疹
慢性濕疹最大特徵是皮膚痕癢,晚間尤為嚴重,甚至會出現挖痕,皮疹不一定會出水,病程長而纏綿不去。

對症下藥
中醫認為治療濕疹,就必須準確找出患者的病因。治濕疹,並不僅僅是止痕,找出病因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治病求本,對症下藥



浸大中醫藥學院一項有關中醫治療濕疹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如以中醫治療濕疹,總有效率達八成。該病。

針灸

針法和灸法合稱

利用毫針針入病人的穴道的手法適宜於治療失眠胃痛肥胖免疫系統問題關節痛頭痛等各種痛症

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初專刊和1996年11月會議上,列出有效針灸適宜於治療
一、 神經內科系統疾病:中風頭痛、偏頭痛坐骨神經痛等  
二、運動系統疾病:扭傷拉傷肌肉痛關節炎網球肘等
三、呼吸系統:咳嗽支氣管炎咽喉痛支氣管哮喘等
四、腸胃系統: 胃炎便秘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
五、泌尿生殖系統:慢性腎炎陽痿遺精等  
六、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閉經更年期綜合症等
七、五官科系統疾病:鼻炎、鼻咽炎牙痛等
八、皮膚系統疾病:接觸性皮膚炎、濕疹痤瘡

<鼻敏感克星>

根據國際權威的鼻敏感診斷期刊《鼻敏感及對哮喘的影響指南》,嚴格篩選出138名合資格人士。患者被隨機分為天灸組、 以糯米及黃豆處方為主的安慰劑組及等待組,進行共8星期的治療。 初步臨床結果顯示,天灸組在接受4星期治療後,鼻癢症狀的平均改善率為43.3%;在活動、睡眠及鼻部症...